
中國首顆!又一國產芯片即將量產,打破壟斷實現從0到1
大多數人都以為國產芯片的短板,主要集中在手機處理器等領域,因為人們最熟悉的就是這類芯片。但是殊不知,在半導體行業中的“底層技術”光場芯片方面,我們國內同樣處于被動局面,每年都大量依賴進口,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實現自給自足。

那么光場芯片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呢?為什么國內遲遲無法攻克?現如今有沒有取得一些進展?
光場芯片的重要性
在集成電路領域,一般的芯片主要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模擬芯片,另一種是數字芯片。而光場芯片就屬于后者,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通過計算機數字信號來控制形成任意光場圖形,具有廣泛且非常重要的應用意義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民用光場芯片普遍存在于智能車燈、電影投影和虛擬現實等領域;工業光場芯片則為芯片光刻、光固化3D打印以及電路板曝光等技術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,二者結合起來就組成了數字光場芯片這個龐大的集成電路分支。
也正是因為應用范圍比較廣,而且適用于各種設備,光場芯片才會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“底層技術”。但據了解,我國有99%的民用光場芯片,都是來源于進口,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,一直都不是很深入;而工業光場芯片的進口依賴率,更是高達100%!
這意味著我國的數字光場芯片,嚴重受制于國外技術,如果國外供應商不再提供幫助,那么國內就會面臨“卡脖子”的難題。很明顯,這肯定是國內不能接受的局面,所以最近這一年來,國內就開始大力研發國產光場芯片,期望徹底打破技術壟斷。
起初由于國內對光場芯片的概念比較模糊,導致國產公司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,這項核心技術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,國內對光場芯片的研究,逐漸走上了正軌,也取得了一些明顯的突破和進展。

就在近日,據集微網消息稱,中國首顆數字工業光場芯片即將量產,打破壟斷實現從0到1!這顆芯片是國內在光場芯片領域的“敲門磚”,也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,別看它微不足道,但卻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,中國首顆值得紀念!
國內打破壟斷實現從0到1
具體來看,其實早在2020年的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,國內就推出了第一款數字工業光場芯片,當時還引起了很大的轟動。而現在這顆芯片之所以再次被曝光,是因為國內已經掌握了量產的能力,要不了多久就能實現自主化生產,不用再依賴國外廠商。
據了解,這顆國產數字工業光場芯片,達到了業內最高像素標準4800萬像素,由中科院和五邑大學聯合研發,耗費了無數人力和財力。而且該芯片每個環節都是國內自主完成的,也就是自主設計、自主測試、自主封裝,具有100%的自主知識產權。
由此不難看出,中科院和五邑大學的研發團隊,的確為數字光場芯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,正是有他們的努力鉆研,國內才能實現從0到1,從無到有的突破。可以說,這款中國首顆數字光場芯片,代表了國內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決心,也彰顯了科研人員們的智慧。

更重要的是,此次關于國產光場芯片的量產計劃,多半也是在國內進行,不摻雜任何國外技術。與手機處理器等芯片不同的是,數字光場芯片并不需要太先進的工藝制程,以國內現在的芯片制造水平,完全可以實現自產自銷。
這樣一來,國內就可以慢慢擺脫從國外進口的情況了,與其每年花費這么多資金購買國外的產品,還不如拿來投資國產數字光場芯片,這個道理相信國內早已弄明白了。目前國產光場芯片已經邁出了第一步,只要成功完成量產,國外供應商的優勢就會不復存在,國內也不用再看它們的臉色。

此外,國產數字光場芯片的突破,很好地反映出了一個事實:國內只要愿意去研發,就一定能取得相應的進展。之前之所以受制于國外技術,只是因為大多數國產公司,一直都信奉“造不如買”的觀念,導致它們不愿意耗費資金去自主研發。
而今時不同往日,隨著美國芯片規則的持續作用,所有國產半導體企業都明白了一個道理,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技術,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,買來和租來的都不可靠。因此,國內才會慢慢加強對數字光場芯片的重視力度,如今通過努力完成突破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。
寫在最后
綜上所述,又一國產芯片即將量產,對于國內而言,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,這顆中國首款數字光場芯片的橫空出世,必將讓國內獲得更大的助力,也會在全球半導體行業散發出一定的影響力。希望接下來國內再接再厲,爭取早日讓國產芯片實現崛起的目標。